除了在剖析他人成功之路时,作为事后诸葛亮的分析之外,我们总是发现自己产品在推广过程中很难去勾起用户的使用动力。在产品策划之初认为是客户痛点的地方,往往在实际使用中被证明可能连痒点都算不上。 疫情让教育类小程序成为了流量漩涡,除了在线教育类,最吸引眼球的就是家校沟通类的工具型小程序。 来看看阿拉丁小程序指数排行榜,在总榜榜单的top10中,除了常规热门的电商、游戏类小程序外,家校服务工具类小程序表现亮眼,不仅冲进前排,还占据了3席,均经历了访问量暴增、服务器瘫痪的事件。 不谋而合的是,这几款小程序的核心都是“交作业”功能。以前对于老师来说,线上交作业、改作业方便些,大家基于好奇去了解它,后面又会因为生活惯性和惰性而闲置它。 这几年聚焦于解决线上家校沟通、微信群沟通刷屏、交作业、成绩发布等问题工具类小程序纷纷上线,总体发展一直不温不火。疫情突发,让线上交作业变成了不得不完成的任务,锦上添花变成了雪中送炭,这样一个勉强算痒点的需求,一跃成了真正的痛点刚需。 痛点的力量比想象中更野蛮,造就了零推广的小程序因高流量访问导致服务器瘫痪的都市传奇。 据「班级小管家」创始人李旭堂描述:
事实上同类型小程序也不少,为什么抓住机会的是这几个小程序?笔者分析了以下5个原因及对小程序运营者的相应启示。 1. 名字小程序由于目前并没完全开放,搜索入口和小程序名称强相关。“每日交作业”、“班级小管家”这样的直取功能的名称占据了很大的搜索优势。在老师寻求相关功能帮助时,搜索“作业”、“班级”等关键词时,这些小程序占据了前排的位置,有天然的流量优势。 「交作业」创始人王硕描述:
启示:在此提醒做小程序运营又没有推广预算的小伙伴们,对比下你们产品的名字是否够直接够引流呢?改个名称说不定会有奇效。 2. 功能闭环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产品。这几个小程序创始人本身都是开发者,要么浸淫教育行业数十年或者本身是家长用户,对场景的理解相当深刻。这几款产品的共性都是将作业的上传、通知、批改等环节做的相当完善,让老师、家长通过电脑、手机完成了全班的作业全流程管理。 这些小程序还有个共同点,ui设计都相当简陋,但这些并未影响客户的使用热情,尤其是以挑剔著称的教师群体。这说明功能本身才是客户关注的重点。 这里,也要致敬这些创业者,沉下心来打磨产品功能,才能在时机到来时异军突起。 启示:如果真的想做,就把功能做好,做好的标准不是浮于表面解决某个环节,而是整套动作完成的闭环,让某件事情通过本工具能全部结束,这种功能在机会到来时才会有真正的竞争力。 3. 原始积累好的产品可以口口相传,但人们往往忽视口碑传播也需要积累一定的客户基数的。这3个小程序基本都是2018年前后上线的,产品主导人都是在教育领域有超过10年行业积淀。运行2年积累了上万的客户基数,也取得了不错的用户口碑。
而排名最高的班级小管家,通过改名的方式转化了多个教育垂直领域的成熟公众号,为小程序持续导流,在疫情期间实现了几何倍数增长,这可能是它能超过其他对手的重要原因。 启示:在产品上线内测等时期,务必投入多一些推广宣传资源积累基础用户,尤其是缺乏行业背景的公司,更应该多投入商务资源热启动产品。只有完成原始积累才可以从足够多的样本用户反馈里正确快速优化产品,为增长拐点做好准备。 4. 氪肝氪心微信派在疫情期间特别对流量暴增的几个教育类小程序作了专访,有这么一段描述:
做产品有时就像把心剖给客户看,到底是呕心沥血还是漫不经心,在客户使用产品的每一步都能体会到。教育场景老师的需求是比较专业小众的,在顺畅沟通的情况下,产品必须要做到快速优化,这是非常考验产品团队协同能力。 启示:以前说字如其人,现在可以说产品如其人,贴不贴心在客户操作的每一步都会直接感受。如果没有真正对产品负责的人,很难在长期看不到利益回报的漫长等待里,坚持到机会来临的那一天,而到了机会来临的时候,更需要拼尽全力才能抓住。 5. 使用手册与传统的互联网思维不太一样,从前认为如果一个app需要使用手册,那么它就不是个好产品的思维并不符合工具类小程序。工具就是供人解决问题的,需要使用者快速掌握使用方法,清晰具体的使用手册必不可少,尤其是这种多角色工具。可以看到,排名高的班级小管家和交作业都有非常完善的百度经验或者用户手册。 启示:如果你也运营的是多角色使用工具类小程序,一定要注重操作手册的完善,以视频操作指引的方式为最佳,尽量扩大seo范围,建立产品的品牌专业度。 小程序的商业模式和变现路径目前还不明晰,但未来可期。小程序朴素、实用的开发式审美风格让它在这个浮华的年代,具备了一种复古的美感。 繁华渐欲迷人眼的时代,很多创始者说起初心时,很多提到开始就是想用自己手里掌握的技能为教育业做点事情,如果创始人无法真心相信自己的产品是有价值的,也不可能坚持下来。也许就是简单的初心加上艰难的坚持才真正成就了产品吧。
|